close

三芝的地形與氣候,本適於茶葉種植,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北部茶葉產地之ㄧ。台北附近種茶大約始於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之間),以石碇堡和文山堡為起點,逐漸向今淡水、三芝、石門、文山地區拓展,當時所產的茶葉稱做「毛茶」。從茶園採下生鮮的茶葉葉片,直接經日光萎凋、發酵、乾燥、烘存、不經揉捻、團揉的茶稱為「毛茶」。植茶為種籽播種,為當時茶葉栽培方式。(茶籽播種為最早播種方式,當時稱為蒔茶)

  同治96(1870)契約書中得知,乾隆年間何長興向番社承租之地,且在同治年間有李瑞記 李吉記居此種植茶葉與大菁。故茶葉在清代是三芝地區次於稻米的農作物,且盛極一時。

  在那之前同治5(1866)英國商人約翰杜德(John Dodd)來台灣考察發現台灣茶葉很有前途,於是,試辦收買茶葉,第二年成立Dodd.Co( 寶順洋行),為外國人在台經營茶業之先驅。並由福建安溪購買茶種,鼓勵台人栽培茶葉,且貸款給農民,然後再向茶農收購茶葉。當時台灣所製的茶葉,都是毛茶(粗製茶),再運往福州或廈門加工成精製茶。

  兩年後同治7(1868)杜特鑑於精製烏龍茶在台灣試製成功,於是進一步在台北艋舺創設精製烏龍茶廠,台灣開始走進了烏龍茶精緻之濫觴。亦為外國資本進入台灣建立廠行,長期從事茶業經營之始。寶順洋行於同治8(1869)並以二艘帆船裝載烏龍茶284,113磅直接輸往紐約,此為台灣茶直接輸出國際市場之始,可知杜特對台灣茶葉經營與發展頗具貢獻。由此可知茶葉在清代是三芝地區次於稻米的農作物,是有原因的。

 日人領台之後,持續推動茶產業,到明治34(1901)日政府始從茶葉之試驗改良事業著手,並於臺北文山郡深坑莊及桃園郡龜山莊設立茶樹栽培試驗場

  大正7(1918)日政府免費推廣青心烏龍﹑青心大冇﹑大葉烏龍及硬枝紅心四大名種,漸次淘汰蒔茶﹑黃柑等不良品種,此工作連續推廣18年﹙至1935年止﹚。

然及至大正9(1920)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全世界經濟蕭條,台灣烏龍茶輸出美國突然受到打擊。加以爪哇紅茶大批運往美國,意把搶奪台灣烏龍茶市場,台灣茶量輸出銳減,此時三芝地區茶園漸次衰微,又因地處偏僻,路途遙遠交通不便。生產的茶葉無人購買,茶園任其雜草叢生,茶農生活困頓無以倫比。

  同年大正9(1920),根據台灣總督府的獎勵方針,一方面位拓展銷售通路,鼓勵設立茶葉公司,從原有的三家增到十五家。另一方面從茶種的品種改良與更新著手,舉辦製茶法講習會、製茶競技會、茶摘競技會、茶園品評會。以及成立業佃會(類似茶農聯誼會)、茶業公司聯誼合會、茶葉改良會和石油發電機講習會。

從新茶種的推廣到茶園管理、生產技術、採茶與製茶技術的改良、到銷售通路進行一連串的改革,很快的茶園面積達到1300甲,也奠定了三芝茶產業的基礎。

  茶產業在光復之後,一直持續的發展。到了民過五十年代台灣開始入工商業時代,吸引農村青年進入工廠工作,茶葉漸漸式微,民國60年代初,雖然還是有許多茶農從事茶產業的工作,但是茶產業進入尾聲了,同時茶工廠也一間一間的停工,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幾乎沒有茶產業了。

三芝面積有65.9909平方公里約等於6800甲,1300甲約佔5分之ㄧ。

 

清代從福建引進的茶種很多,經過試種之後,原有茶葉優良品種比較常見的有:

(1)   青心烏龍(別名:青心、種仔、種茶、軟枝烏龍、正欉)

本品種在台茶開創初期即由福建安溪縣引入,由於製茶品質優異,全省更地均有栽培,1914年茶園面積約三萬九千公頃,佔栽培面積第一位,本品種適合製作包種及烏龍茶。

(2)   大葉烏龍(別名烏龍種)

生長迅速、成活率高、樹勢強產量居中。是從福建引進本省的四大名種之ㄧ。

(3)青心大冇(別名大、青心)

樹勢強產量高,民國42年取代青心烏龍成為栽培面積第一位。

(4)硬枝紅心:別名大廣紅心,是從福建引進的本省四大名種之一。 屬於早生種適合製造包種茶之品種,樹型大且直立,樹勢強健,產量中等。 石門的鐵觀音就是這種茶。  三芝茶葉的品種基本上,上述幾種都有種植。然並非全鄉都用相同的繁殖方式種茶,在大坑、橫山、陳厝坑、二坪頂、圓山頂一帶大部分用扦插法、壓條法種植。至於土地公埔、錫板崙、番仔崙則種所謂的「蒔茶」,蒔茶的特色是葉小而厚根深耐旱,適合低海拔種植,品質較差。但是近年來國人喜愛「茶油」,蒔茶的「茶子」所做的茶油,卻是量多且香,品質最好。

  「蒔茶」並不是不同的茶種,而是上述的茶種用「種子」繁殖,特色是生根容易,所以根長的粗且深,最深可達十餘尺。故夏天即使一、兩個月不下雨也不會枯死,所以很適合低海拔的山區種植。

  茶經開花結實,成熟的茶籽落入土中,其所發芽成長之新茶樹,不知為何會與原先結籽之茶樹(母株)產生變異,如此經過無數次的種籽繁殖變化,就會產生許許多多不同品種的茶樹,目前茶樹之品種不下數十種,甚至數百種,由此可知目前的大葉烏龍,青心烏龍,硬枝紅心(大廣紅心)…等茶種亦可能是由原始野生種演變而來。同樣的茶樹種籽有其還原作用,惟其還原之代數不一定而已,例如蒔茶種籽長成後不一定仍是蒔茶品種,而大葉烏龍,青心烏龍,硬枝紅心(大廣紅心)…或其他品種的茶樹種籽長成後,很可能就變成蒔茶。

  所以說三芝所種的蒔茶是由大葉烏龍,青心烏龍,硬枝紅心(大廣紅心)…等茶種還原退化,還是有原始野生種之蒔茶?目前不得而知。

參考資料

石門鄉誌  P263

三芝庄要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09310680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